银行界
首 页 | 业界动态 | 银行培训 | 资格认证 | 在线学习 | 政策法规 | 银行理财 | 专家观点 | 品牌中小银行 |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城商行 | 农村金融 | 全国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分支行动态 | 贷款通道 | 银行会客厅 | 银企对接 | 企业融资 | 信用查询
信用卡 | 银行股票 | 论文集锦 | 焦点人物 | 机构分析 | 贷款产品 | 媒体视觉 | 行业会议 | 人才市场 | 休闲BANK | 银行社区
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集锦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时间:2021-03-31 15:31:33  来源:银行界网  作者:傅铂钦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为实体经济的命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时也支撑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障碍及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此来解决基层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更好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从2004年的聚焦“三农”问题,到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都反映出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依然存在着体系障碍、制度障碍、素养障碍等一些影响乡村发展的瓶颈,所谓农民是基础,金融机构是保障,政府是关键,要想打破这些瓶颈,我认为创新是首要条件,要想做到创新,就必须依靠农民,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同时,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资本的高度稀缺成为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农村资本的稀缺问题是关键。而巨大的资金需求仅仅依靠财政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依靠农村金融的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农村,才能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

    1.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

    1.1逐步衍化的农民原有金融需求

    为改变之前小农经济时代农村的经济状况,在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过程中,国家势必会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一系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将流入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将得到一个显著的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变得更加广泛,接受金融服务的意识会不断的增强,原有的封闭金融思想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1.2政府主导的乡村振兴将释放大量金融需求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我们必须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有专家认为,要想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规划任务,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带动乡村发展,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势必将产生巨大金融需求,以此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呈现新特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开展,传统小农经济逐渐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是当今农村产业经营的最显著特征,其主体也由传统农户逐步转变为一系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村承包经营户相比,新型农业主体有着经营规模更大、专业化程度更高等特点,并且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发展休闲农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加之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设备采购都需要资金的长期支持,必将长期产生信贷需求。

    2.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主要困难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发展,党中央多次强调农村金融问题。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等多方作用下,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农村金融供给难的问题,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与效果。

    2.1配套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应与财政、担保等行业政策协同推进以充分发挥其合力作用,但当前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影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如在进行抵押融资产品和“两权”抵押贷款时,因基础改革速度慢和适应改革意识弱等因素,相关权属在确权登记和流转价值等方面存在困难,呈现出金融创新倒逼完善基础工作和推进配套改革的现象。

    2.2信贷供给需求尚不匹配

    一是信贷产品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目前多数基层商业银行涉农信贷产品同质性较大,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结构性错位。如农户可贷额度较低且期限较短,难以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充足。目前,农村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等各经营主体间运行机制不畅,仍以家庭管理为主的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居多,且扩大规模和投资意愿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效果。

    2.3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配置尚不充足。因受部分乡镇人口分布分散和农村居民传统习惯等因素影响,新型金融服务普及率偏低,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分散且相对闭塞,信息可获得性、完整性、准确性较低,并且部分农户信用意识不足,这也就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定的难度和成本。

    2.4金融素养存在一定障碍

    所谓金融素养是指个人理解并利用金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年龄,户口所在地、金融机构覆盖率等因素息息相关。有报告指出,农村居民相较于城镇居民的金融知识相对匾乏,金融素养水平普遍偏低,这也就直接制约了农民获取金融服务能力的提高。专家认为,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低,抑制了农村金融需求,降低了正规信贷可得性,阻碍以互联网金融、土地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资本市场的发育,还会影响一些资源的的合理配置。

    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3.1微观路径探索

    农民是乡村振兴受益主体、建设主体,更是乡村振兴治理主体,提升其信用水平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创新,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文化需求,整体提高农户信用水平,夯实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团队,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支撑。

    3.2中观路径探索

    一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满足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投资需求,延伸农业产业链是农业内部整合、产业重塑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和金融路径选择。如加大金融支持观光业、创意农业、民俗文化等绿色生态农业力度,实现绿色信贷和农村绿色领域互融互促,以绿色金融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营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发挥县乡村三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和村两委风险识别前置把关的作用,通过银、政、保、担四方共担,实现权、责、利对等分担风险。

    3.3宏观路径探索

    一是基于农村金融的本身特性,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进而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根据农村产业和区域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以加强支持发展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业和家庭养殖业、农家乐等农村特色项目。二是挖掘农户内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农业要素效率。例如,采取普惠信用贷款授信、产权质押等不同支持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小农户内在的发展动力,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农户参与供给侧改革。

    4.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路径的选择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组成的农村金融主要参与方应当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农村金融创新。

    4.1政府创新是农村金融创新的关键

    要想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就必须要在土地制度,金融体系,金融监管等方面开展创新,同时加快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农地抵押提供服务保障。设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比例,将普惠金融服务情况纳入监管评价体系,同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服务下沉到乡村,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金融扶持乡村振兴的力度,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坚持县域金融机构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不断优化财政和税收惠农政策,设立乡村振兴担保扶持基金,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贴息、奖补、保费补贴等手段,支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取之于农,用之于农”,逐步遏制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

    4.2金融机构创新是农村金融创新的保障

    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信贷需求的特点,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积极探索新型贷款模式,以此来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稳步推广互联网业务,借助金融科技和农村助农取款点将金融服务下沉到乡村,加强业务协同,与各方金融机构开展密切协作,为农村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创新信贷管理办法,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出台信贷资格认定办法,适当扩大抵押物范围,将一些原本无法进行抵押的物品按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能够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优化涉农信贷流程,在不违背基本准则的情况下开辟涉农信贷业务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升审批效率。各金融机构应选派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到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交流,要求新员工到农村基层机构工作一段时间,扎根农村,深耕乡村,充实农村金融人才队伍,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4.3农民是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

    无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是传统农户,主体都是农民,农民的金融素养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金融素养,增强主动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助力农村金融创新和乡村振兴。政府应充分发挥县、乡、村等各级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民金融素养提升中的主体作用,推动金融知识进乡村、进农企,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质量的金融培训服务。商业银行要以农村助农取款点为依托,扩大下沉服务的半径,积极组织员工到农村开展业务宣传和产品培训,增加农民与金融机构的互动,拓宽农民获取金融知识的渠道。农民也应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依靠互联网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提升自身金融素养水平。

5.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找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重点,解决现有的问题和难点,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创新,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刘甜.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农村金融困境与创新选择[J].学术界(月刊),2018(10):46-55.

[2]王修华.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撑研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3):35-43.

[3]苏岚岚,孔荣.农民金融素养与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联机理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9(2):61-77.

[4]韩旭.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化与创新研究[J].商讯,2020(4):72-73.

[5]剑高鹏.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9(7) :90-92.

[6]阮萌.“乡村振兴”战略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9.

[7]李媛,李依珊.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向与路径—基于国内外横向比较的视角[J].西部金融,2018(12):52-56.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政策暖风频吹 金融业高·监管层多维度加固金融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
·监管层密集发声 金融防·银保监会:当前中小银
·地方金融监管加速构筑·银保监会:超1.8万亿元

图片新闻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
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现

热门点击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图
2020年4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

在线调查

2020年您对哪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服务最满意?
  •  中国农业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国银行
  •  交通银行
  •  中国邮储银行
  •  中国光大银行
  •  中信银行
  •  中国民生银行
  •  兴业银行
  •  招商银行
  •  华夏银行
  •  广东发展银行
  •  平安银行
  •  浦发银行
  •  浙商银行
  •  渤海银行
  •  恒丰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